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97se亚洲综合在线,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国产白袜脚足j棉袜在线观看,成人做爰A片免费看黄冈美女直播
Toggle navigation
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搜 索
首頁
走進冀中
集團簡介
產業集群
產業分布
銷售網絡
榮譽會展
新聞媒體
時事要聞
媒體看冀中
黨建引領
科技進步
轉型升級
改革發展
視頻中心
圖說冀中
公益行動
企業黨建
黨建體系
兩優一先
社會責任
生命至上
質量保障
綠色發展
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
管理創新
職工創新
信息公開
企業基本情況
組織體系
經營管理
薪酬待遇
企業重大事項
公開招聘
社會責任
公開公示
冀中能源試水“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 “工人村”迎來新“管家”
發布時間:2019-08-28 23:57:28
冀中能源
稿件來源:《河北日報》、《中國煤炭報》
冀中能源試水“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
“工人村”迎來新“管家”
有這樣一種“村落”:居民主要是國企職工及其家屬,多擁有自己的學校、醫院、居委會,供水用自備井,供暖用自備鍋爐……他們仿佛一個封閉的小社會。
這就是“工人村”,伴隨計劃經濟發展起來的國企職工家屬區,它們依靠身后的國企而生存。
從去年開始,我省新一輪國企改革加快推進,供水、供電、供熱(氣)和物業管理等“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是其中重要一項,也是剝離國企辦社會職能的重要內容。
在此過程中,冀中能源集團作為全省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試點,通過先行先試,取得重要進展。今年10月以來,該集團的眾多“工人村”陸續迎來新“管家”。
誰來接 從國企包辦到專業化公司接盤
10月17日16時,冀中能源峰峰集團通二礦社區管理處二樓會議室,一場簡單的交接儀式開始了。
“到今天,我們接收峰峰集團職工家屬區居民供水的任務,在全省率先完成了!”邯鄲市峰峰礦區水利局副局長顧建軍的一席話,讓與會者很是感慨。
從這天起,該社區1814戶居民的供水,將由峰峰礦區水利局下屬企業滏澤公司接手。這個自成系統的工礦社區,在封閉運行幾十年之后,終于被納入了屬地政府的公共服務序列。
供水、供熱等服務從原來由企業包辦到換成專業化的新“管家”接手,他們走出的這一小步,卻是河北國企改革邁出的一大步。
今年3月,省國資委主任王昌對外表示,河北國企改革的重點,首先要在“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上取得突破。而我省2016年啟動的這項改革,如今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
“三供一業”,即國企自己承擔的職工家屬區的供水、供電、供熱(氣)及物業管理職能。此次改革,冀中能源需要進行移交的社區有77個,分布在邯鄲等四市的20個縣區,涉及居民15萬多戶,資產2.47億元。
“
這項改革涉及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國企不承擔社會職能之后,誰來接手?”一位企業界人士認為,正因為接收方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國家雖然進行了多年探索,但分離移交工作并不順暢。
這項改革的特點是“雙主體”:國企是移交主體,地方政府是接收主體。冀中能源集團副總經理張汝海說:“這意味著,即使我們使了100%的勁兒,如果地方政府不響應,這項改革也沒法完成!”
據了解,在冀中能源需移交的社區中,有24個屬于原中央下放破產企業,本應在2000年那輪改革中移交給地方。當時,中央設置了五年緩沖期,補貼了相關資金。而今,五年時間早已過去,補貼資金也已用完,社區移交卻未見進展。
類似情況,在國內各地普遍存在。業內分析,癥結主要在于配套政策不完備、地方財力有限等,導致地方承接有難度。
就此,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從中央到省里都加強了頂層設計。國務院的部署中,明確這項改革中地方政府要和國企同樣擔負起主體責任,同時對分離移交費用進行了財政補助。在我省,這項改革則被納入營商環境建設之中,省里專門成立“剝離辦”,將改革的進展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中,逐級簽訂了責任狀。
壓力傳導之下,所涉國企和地方政府,開始攜手開展工作。
國企方面早已認識到,誕生于計劃經濟時期的“工人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成為企業負擔,也使職工家屬享受社會發展成果受限。分離移交之后,可以讓企業輕裝上陣,聚焦主業。
而在地方政府層面,曾經被視作的“包袱”也在變成財富。
峰峰礦區今年一次性接收了18個企業的60多個職工生活區。該區區長陳珍禮表示,由此帶來的壓力確實很大,但這些企業駐地在礦區,當其輕裝上陣,必將在盤活存量資產等方面表現出后勁,給礦區經濟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今年8月11日,峰峰集團和峰峰礦區正式簽署了分離移交協議。而后,礦區住建、市政等部門及所屬市場化、專業化服務機構也采取了行動,圍繞服務項目、資產等逐項接收。
“對于滏澤公司來說,接收國企職工家屬區,等于開拓了一個大市場,是企業的發展機遇。”顧建軍介紹,滏澤公司是負責峰峰礦區農村居民供水的專業化機構,接收這些家屬區后,恰好能將企業的業務規模擴大一倍。
如何交 從分項移交到整體打包
截至11月初,冀中能源77個需要移交的社區中,已經有74個簽署了正式移交協議。但在張汝海看來,簽訂協議,只是這項改革完成的第一步。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后續的實地交割,涉及各種具體利益問題,還需要大量的談判。而交割之后開展的工程改造,也需要一個過程。
按照中央及我省設定的國企改革時間表,完成這項任務的節點為2018年底。2019年起,全省國企將不得以任何方式再為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承擔相關費用。
“‘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幾十年累積的問題要在兩三年之內解決掉,對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都是一種考驗。”冀中能源集團總經理楊忠東說,“我們一直在探索,要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實現交得出、接得穩呢?”
“如果政府來主導這項工作,能使改革推進得更加順利。”張汝海認為,政府調動社會資源的能力遠比國有企業要強,因此他在不同場合提出了“由政府來主導這項改革”的建議。
今年初,冀中能源井礦集團供電、物業項目的移交談判出現了困難。獲悉情況后,冀中能源集團董事長楊國占前往井陘礦區,與礦區區委、區政府多次溝通后,雙方達成了先將移交項目打包移交給礦區政府,后續再由礦區政府統籌協調的共識。
這樣的探索在隨后的工作中顯示出了其價值,整體打包移交成了冀中能源旗下各子公司推進改革的共同選擇。
按照中央的政策設計,企地雙方簽訂協議、交割完資產之后,地方政府要對相關設備設施進行必要的維修改造,達到城市基礎設施的平均水平,然后分戶設表、按戶收費,并指定社會專業化公司進行運營。
張汝海調查發現,移交的社區內,多數設施現在能用,如果按新標準推翻重來,資金根本不夠。而打包移交的話,地方政府接手后,可以結合相關規劃把有限的資金用在迫切需要改善的設施上,工作量變小,更方便地方展開接收工作。
改革中,基層觸碰到的問題總會多于上層的政策預設。因此,基層的探索就成為完善改革舉措的重要經驗來源。
筆者了解到,國企職工家屬區有兩種,一種已經融入城市,移交較容易;另一種位于獨立工礦區,是改革的難點。
峰峰集團在峰峰礦區的18個生活區中,有9個距離城區20公里以上。通二礦社區,就是其中之一。
“要從城區為1800多戶居民修建這么長的主管道,投資太大了!”通二礦社區管理處副處長楊好志說,無論政府和企業,都無力承擔這筆費用。
冀中能源要移交的77個社區,有一半以上屬于這種情況。從企業自辦的“局域網”并入社會化的“萬維網”,它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少供應水、暖、氣的主干管道。
中央和省級財政撥付的補貼資金,要求用于社區紅線內的設備設施改造,沒有涉及社區外主管網的建設資金。對于邢臺、邯鄲這樣典型的工業城市,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下,要靠地方財力承擔修建主管網的任務,將是巨大的經濟負擔。
“沒有主管網,供暖怎樣保證?”11月15日,又一個供暖季已經到來,很多人在關心那些遠離城區的國企職工家屬區。
在峰峰礦區,礦區政府作為移交社區新的“大管家”,已經擔負起了保障民生的重任。該區設計了“因地制宜、一企一策”的供暖方案,決定利用各家屬區原有的坑口電廠、燃煤鍋爐、燃氣鍋爐、地熱等多種方式保障今冬供暖。
一位企業負責人表示,“三供一業”移交涉及到資產、機構、職能等多項內容,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沒有在具體方式上指定路徑,而這些,恰恰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進改革提供了探索空間。
人去哪兒 從人隨事走到轉型謀生
近日,井陘礦區政府注冊的聯興物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了。
負責這一工作的礦市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王永庭介紹,新公司是礦區政府為接收冀中能源井礦集團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而專門成立的,主要負責接收小區里的物業工作。
王永庭還表示,該公司領導層將由街道辦事處委派,但員工隊伍將從井礦集團的社區工作人員中接收50人。
這項內容,寫進了今年3月30日井礦集團和井陘礦區政府簽訂的正式協議中。那一天,井礦集團副總經理何現平心中一直懸著的一件大事終于落地——“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中,人員的移交是工作的難點,多數地方政府都明確拒絕接收人員。
在何現平看來,雙方的簽約,不僅在全省是突破,更在于雙方用創新思維為人員移交開拓了思路。
在“三供一業”帶來的負擔中,人力成本的支出也占據了相當比例。冀中股份去產能辦公室主任李明海介紹,在該企業,這項支出的比例大約能占到3/4。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要在“三供一業”改革中讓企業真正減負,關鍵是要消化掉從事后勤服務的龐大人員隊伍。
而在地方政府,卻沒有編制和崗位能接收這些國企職工。因此,盡管此次移交的總原則是“人隨資產走”,但有的地方卻無力接收。
“我們采取了靈活的態度,人員轉崗問題爭議大,我們就不在這方面過多計較,適當做了些讓步。”張汝海表明了冀中能源集團的態度。
但在井礦集團和峰峰集團,這項工作還是有了突破。
在井陘礦區,本來就承受去產能人員安置任務的礦區政府,最終決定接收50名“三供一業”直接從業人員,且保證接收員工收入不降低、接收后“三供一業”服務水平不降低。
而在峰峰集團,則采取了勞務派遣的方式,雙方協商讓原有人員為接收單位有償服務,既保證職工就業,也保證了交接過渡期的穩定。
在其他子公司,職能、機構、資產移交了,人員卻要留下。在相關負責人看來,這雖有無奈卻并不悲觀。因為輕裝上陣的企業,通過創新和發展總能解決掉各種問題。
進入11月以來,通二礦社區謀劃的文化旅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該社區緊鄰響堂山等風景名勝,社區負責人表示,將帶領現有的400名工作人員,通過轉型發展為自己找到新飯碗。
“
改革不僅是一個利益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不斷貢獻智慧的過程。”楊國占相信,只要企地雙方不斷采用創新的思路,這項改革必將如期順利完成。
(
記者 董立龍 通訊員 王 海
)
上一篇:中國經濟時報:冀中能源:打造國企新樣板
下一篇:河北日報:冀中能源集團以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分類導航
時事要聞
媒體看冀中
黨建引領
科技進步
轉型升級
改革發展
視頻中心
圖說冀中
公益行動